产业竞逐,唯进者胜。带着链接顶级产业链的雄心,怀揣抢占未来赛道的决心,望城区委副书记、区长蔡锋率队南下,奔赴深圳、广州、佛山三座城市,深入龙头企业、探访创新高地,洽谈合作、问道取经。
谈项目、补链条、学经验、强合作——这不仅是一场招商之旅,更是一场格局的拓展、思想的激荡。多个高质量项目加速落地,望城正以更高站位、更强动能寻求突破、链接未来。
此次南下,望城考察团不仅带着招商清单,更带着学习笔记,重点围绕产业集群、创新驱动、园区运营、产城融合等多个维度,汲取珠三角的成功经验,为望城的发展找到更优解法。
向珠三角学产业集群之道——打破“单打独斗”,迈向“抱团”发展。
制造业是珠三角的立身之本,也是望城全力以赴竞逐的重要赛道。
在广州和佛山,美的家电全球供应链协同运转,保伦电子依托上下游联动做大市场,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以链招商、以链聚才,让机器人产业集聚成势……这种高度协同、高效分工的产业生态,是望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的最佳参照。
考察团此行不仅深入龙头企业车间,了解最新生产模式,还与相关企业探讨如何构建“链主+配套”模式,让望城制造更紧密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。
珠三角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,正是产业链的深度协同。望城制造要更具竞争力,就要构建起“链主+配套”体系:既要招引头部企业落地,又要让中小企业深度嵌入产业链;既要有大厂撑起龙头地位,又要有“隐形冠军”做精配套,让“望城制造”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。
向珠三角学创新驱动之策——科技不是标签,而是生产力。
智能制造的时代,没有“舒适区”。望城要突破传统制造的边界,必须从“代工”向“智造”跃升,从“加工”向“创造”突围。
在深圳,华为的“5G+AI”赋能千行百业,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通跨境科研通道,天安云谷构建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……珠三角的发展逻辑清晰明了——技术不是摆设,而是生产力;创新不是口号,而是产品力;政府不是旁观者,而是助推力。
当前,望城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全力打造科创新高地,但如何让创新更高效转化?如何让科技企业更快成长?答案就在这次考察中——强化“科技+产业+金融”联动,布局“专精特新”梯队,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。这一切,都将成为望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实践指南。
向珠三角学产城融合之法——让城市生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。
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,不仅在于产业的高度,更在于产城融合的深度。珠三角的城市更新,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更替,更是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实践。
深圳前海,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集聚,形成辐射珠三角的产业生态,打造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;广州番禺,向存量拓空间,在旧城中植入新产业、新业态,绣花式“微改造”成效显著;佛山岭南天地,将文化、商业、创意产业深度结合,让老城焕发新生机……
望城要实现跃升,不能只做“产业大区”,还要成为“宜居新城”。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,不是简单拆旧建新,而是以存量焕新撬动产业升级。望城的产业转型,必须与城市进化同步迈进。
在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参访中,考察团还深刻感受到园区经营的独特魅力。这里,“硬设施”与“软服务”并行,构建起“生态运营+投资金融+开发建设+模式输出”四位一体的业务体系,从高端人才引进到创新资源共享,从企业孵化到融资支持,每一项都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。在这样的模式下,园区不仅是企业的栖息地,更是创新、协作与发展的沃土。
南下求索,不只是为了一次招商成果,更是为望城的发展打开新的思路、新的视角、新的可能。
考察是谋篇布局,招商是落子成势。此次奔赴珠三角,收获的不只是先进思想,更有实打实的项目。
望城分别与中海集团、越秀地产达成战略合作,携手推进城市更新、产业园区建设、产城融合发展。中海集团将引入优质产业资源,充分发挥在城市运营、智慧社区、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全产业链能力,助力望城产城融合与品质升级;越秀地产将与望城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,深化产业开发合作路径,探索多领域协同发展,持续扩大合作共识。拟选址大泽湖片区,总投资预计达30亿元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品质生态智慧城项目,助力大泽湖生态智慧城建设。
未来,望城众多企业还有望成为更多行业龙头的供应链伙伴,助力本土企业向更高端、更广阔的市场迈进。
望向珠三角,取其长、补己短;落子望城,谋大局、行致远。从全球产业链的最新趋势,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,从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,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,望城带着思考而来,携着收获而归。
风起南方,潮涌望城。新时代的望城,必将在更高层次的开放中,赢得更广阔的发展未来!
来源:望城区融媒体中心
编辑:陈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