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城融媒6月30日讯(全媒体记者 朱小红)5月底,长沙澄海燃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视频监控出现烟雾报警,望城经开区铜官园区监测中心值班人员发现预警信息后,立即进行处置,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。视频抓拍显示现场出现烟雾,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现场负责人,紧急关闭了燃气切断阀。
今年以来,望城通过推行“综合查一次”、减少检查频次、优先采取非现场“无扰检查”等措施,有效避免了多头重复检查和随意检查,大大减少了企业迎接检查的时间和精力消耗,经营主体活力显著提升。今年1-5月,全区共开展涉企检查1357次,同比2024年1—5月2430次下降44%。
健全制度体系 清理检查主体
今年3月,望城区出台《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“十二条”措施》,围绕涉企行政检查行为,系统列出“负面清单”,明确严禁无依据检查、多头重复检查等行为。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围绕“十二条”措施,进一步细化检查事项、检查程序、检查方式等内容,确保制度落地见效。
同时,建立执法主体资格公示制度,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动态公开具备涉企检查资格的单位名单。目前,全区30个区直部门和镇(街道)已公示532项检查事项和172项年度检查计划,从制度上严格控制涉企检查频次,让企业对执法检查“看得见、算得清”,有效增强了执法透明度,减少企业对检查的不确定性焦虑。
望城经开区作为全区产业发展主阵地,积极探索创新,制定了《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补充规定》,建立无事不扰“白名单”管理制度,将辖区40家低风险企业纳入“白名单”,以企业自主检查为主,依托智慧安监监管平台,实施全周期电子化线上管理,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检查。
开展专项行动 规范检查程序
针对违反规定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行为和违规异地执法、趋利性执法、选择性执法等重点问题,望城区司法局制定下发《望城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,组建工作专班,对重点领域和罚没收入异常增长、行政执法问题突出、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部门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,按照紧盯重点、各有侧重、形成合力,加大日常监督力度,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并取得成效。
同时,望城区多个单位积极创新,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监管模式转型升级,杜绝随意入企开展检查。
“扫码入企”制度成为规范执法的“电子哨兵”。执法人员入企前须通过“湘易办”或“湖南营商码”登记,借助“扫码留痕”管理,实现对涉企行政检查的全过程监督。区水利局等单位进一步细化管理,出台《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扫码留痕管理实施方案》,要求检查前向企业推送检查事项、时间和人员信息,现场执行“亮证+扫码”双验证。
望城经开区铜官工业园区依托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平台,对危化品运输、生产、储存全链条实施24小时在线动态监管,实现风险实时监测、预警和处置;区农业农村局建立“远程检查+电子档案”机制,通过视频巡查、数据调取等方式,对企业进行非现场“无扰检查”,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,又确保监管到位;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平台作用,今年已远程抽查项目130余次,精准预警隐患46处,非现场检查占比达30%;市生态环境局望城执法大队今年非现场检查企业220余家,占该单位总检查量67.3%,大幅提升了环境保护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。
创新监管方式,减少入企检查频次
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“多头检查”“重复执法”问题,望城区积极推行跨部门“综合查一次”改革,并制定发布《望城区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》,在卫生健康、商务、金融监管、住房和城乡建设、民政、教育、应急管理等八大领域,科学制定20次年度联合监管计划。通过整合执法资源,统筹执法力量,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,实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,大大提升了检查效率,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。
望城经开区制定发布《望城经开区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》,落实对园区企业的“计划检查”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检查制度,严格执行关于涉企行政检查的规定程序,优化园区企业监管执法方式,减少入企检查频次。
望城持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“金字招牌”,为辖区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、透明、稳定的发展环境,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。截至5月份,望城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7.75万户,同比增长11.64%;企业总量37490户,同比增长16.98%,市场活力持续释放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对市场主体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来源:望城区融媒体中心
作者:朱 小红
编辑:朱小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