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逢乱世,即使命运如蝼蚁,
但仍有人心向阳光。”
这是近日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——
《觉醒年代》中的一句台词
电视剧反映了近代以来
一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进步人士
齐心苦寻救国救民之途
看得人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
▲《觉醒年代》剧照
然而,在望城也有这样一位母亲
虽然经历许多不幸
却坚定地追随中国共产党
她的经历被拍成电影
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
她就是
“革命母亲”陶承
▲陶承
陶承的一生,经历了许多不幸:
1928年,丈夫欧阳梅生为革命工作积劳成疾不幸逝世
1931年,大儿子欧阳立安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
1940年,小儿子欧阳稚鹤16岁牺牲在抗日战场
……
1893年,陶承出生在靖港。2岁时,失去双亲的她,由养母养大。1911年,18岁的陶承,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——欧阳梅生。这场姻缘,成了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婚后的欧阳梅生考取了当时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和毛泽东、蔡和森等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局,谈论国事。毕业后,欧阳梅生到湘西办学,宣传革命理念,后又负责筹备湖南省总工会工作,无形之中给了陶承很多影响,也让她慢慢理解了革命的意义。
1927年5月,许克祥在长沙叛变革命,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,欧阳梅生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,党组织安排欧阳梅生转移至武汉,组建汉阳县委。同年11月,陶承带着孩子们追随过去,那时候,陶承第一次有了“革命任务”,即以“住家”的身份作为掩护,保护汉阳县委机关。然而,团圆日子没过多久,1928年,欧阳梅生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。
陶承夫妇共育有六个孩子,除两个幼年夭折外,其余几人也都在父母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▲欧阳立安
大儿子欧阳立安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最早,14岁在长沙修业学校读书时,就担任儿童纠察队第一队的队长。后随父母到武汉,因为年纪小,不引人注意,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,承担起送报的任务。1931年,欧阳立安等在开会时,因叛徒告密而被捕,不久就在龙华监狱英勇就义,年仅17岁。
▲陶承手记
小儿子欧阳稚鹤15岁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并光荣入党。毕业后任三五九旅政治部青年股长,1940年,欧阳稚鹤随部队奉命回撤保卫延安,途中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。
▲欧阳稚鹤
欧阳立安牺牲后,很早就和哥哥一起参加革命工作的二儿子欧阳应坚,正式从事地下机关保卫工作。1931年11月,陶承调到中央国际事务团住机关后,女儿欧阳本玟也跟随当上了交通员,每天装扮成富商小姐,将文件送到指定地方。
▲1932年陶承一家合影。(左起欧阳稚鹤、欧阳本玟、陶承、欧阳应坚)
虽然含悲忍痛送别一个又一个至亲的人离去,但陶承依然坚持革命工作。她1930年第一次入党,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,有联系的党员又全部牺牲,无法确定组织关系,1948年,陶承再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先后任政务院、内务部、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机要秘书。
1956年,陶承口述将自己的家庭经历写成《我的一家》一书,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畅销书,后又改编为电影《革命家庭》,火遍全国。
面对自己遭遇的苦难,陶承却说:
如果说,我的家庭曾经遭受了若干不幸,那么,敌人又毁灭过多少个这样的家庭!孩子们付出生命,这是为着更多的母亲不再失去自己的儿女。党抚育了他们,教导了他们,他们并没有辜负这个时代。
▲陶承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
人人都说,母爱是自私的
但革命者的母爱是无私的
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
陶承放弃了个人之爱
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革命者的大爱
而正是有了千千万万
像她一样牺牲自我的人
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生活
他们的名字
也将深深刻在历史的长河中
垂世不朽!
来源: 望城区融媒体中心
作者:朱小红
编辑:史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