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下载
身在公园 不辨城乡
长沙市望城区多年坚持城乡统筹,打造生态新区
2012-10-08 15:17:55 字号:

      “长沙十万户,乔口八千家。”

  慕名前往望城区乔口镇,漫步于整饬一新的柳林湖畔,白墙黛瓦的民宅沿江而立,向远延伸,恍若再次连接起这座商贸集镇曾经的繁华。

  江边一间茶馆闲坐,听主人聊起家乡,话语间满是自豪:“这样的景色,这样的环境,跟公园一样,就算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啊!”

  望城人这般自豪的口气,早已不是第一次听到。对于面积正好是全国万分之一的家园,他们尚有更大的气魄——要在这万分之一的版图上,打造一座处处为景、步步皆画的大公园。

 

 

  规划先行,一张蓝图覆盖山山水水

 

  在湖南长沙近郊的旅游地图上,夹湘江而布的望城名镇群落,一直是游客们不愿错过的风景——

  靖港镇曾为天然良港,素有“小汉口”之称,明清建筑保存完好,古镇人文景观尽显古韵风姿。

  乔口镇靠近洞庭湖,渔业资源丰富,自古商贸发达。如今,集“吃鱼、赏鱼、养鱼、买鱼”为一体的“乔口渔都”即将正式开街。

  丁字镇境内的铜官窑,是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,其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,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对外开放,吸引大批游人慕名而来。

  一位农业部的专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:中国的古镇不少,但像望城一样如此集中而又特色各异的古镇群落,实在不多。

  原因何在?望城人给出的答案很简单——规划先行。

  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编制规划,如今的望城,早已完成全县14个乡镇整体规划和所有村庄规划,在湖南省率先实现了镇村规划全覆盖,形成了城乡一体、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。

  在白箬铺镇光明村的游客接待中心,解说员陈志伟站在偌大的实景沙盘前,自豪地讲述着全村的规划布局。

  330亩葡萄基地、龙聚福110亩万荷园、狮子山生态农庄……即便是游览过光明村的规划专家们,都禁不住对这个小小村庄的规划,竖起大拇指。

  望城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,光明村的规划设计,借鉴的是成都新农村建设典范“五朵金花”的成功做法,采用了全球招标,光费用就近200万元。

  3年前,正是家乡这份绚烂的规划蓝图,让在外打工的陈志伟毅然决定返乡。他说,3年多来,仅村游客服务中心接待的游客就达45万人次,村民今年的人均收入预计是3年前的一倍,突破1.4万元。

  一张蓝图覆盖山山水水,不仅绘就了远景,也规范了当下。去年5月,望城县撤县改区,外界有过担心:改区后的望城,会不会开展大规模的造城运动?

  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的答复十分明确,必须按照原有规划,遵循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、宜农则农、宜“游”则“游”的原则,继续推进城乡统筹之路。

 

 

  产业支撑,带来不一样的“郊外阳光”

 

  在靖港镇前榜村,一块“生态创意第一园”的大招牌,吸引了我们的目光。

  走进这家名为都遨农业生产有限公司的农庄,董事长刘细红向我们讲起了农庄的生意经:游客可在这里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,认领一块一分面积大小的“家庭菜圃”,空闲时可亲自下地体验劳作的乐趣,蔬菜成熟时,农庄便会用专车配送至游客家中。

  一听便知,这家农庄把网络中的游戏——“开心农场”,搬到了现实之中。

  与之类似的新奇创意,迅速提升着都遨农庄的人气。2011年,成立不过两年,都遨的营业额便达到了800万元。

  刘细红眼下最苦恼的,是都遨仅有的二十几间客房,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。一个大胆的想法又在他脑中酝酿:既然住房有限,能不能发展房车业务,让开车前来的游客,直接住到农庄的田间地头?

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,以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干农家活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农家乐,便已开始在望城兴起。十几年过去了,聪明的望城人不断创新,将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成为集观光、度假、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,让城市居民享受到了不一样的“郊外阳光”。

  休闲农业的兴起,激活了土地,更带富了乡亲。

  前榜村村民陈志高,种了一辈子的地。2009年,他将全家5亩地租给了刘细红,自己则变身为产业工人,在都遨公司当上了“上班族”。

  上班比种地好吗?老刘有一本明白账。一家5亩地,种上双季稻,一年收入也不过3000元。如今,土地租金每年3500元,上班还有每天70元的工资,一年收入有21500元。

  据介绍,目前,望城全区休闲农业企业(点)已达629家,近5年累计接待游客1776万人次,实现综合收入49.3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近60亿元,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余人次;仅去年,实现综合收入23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%以上。

 

来源:人民网、人民日报

作者:吕明军、颜 珂

编辑:姚泽子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